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重新洗牌的当下,构建面向全球化的对外贸易新格局,重建自身的“比较优势”,是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战略的节点和支点城市,青岛先行一步,顺势而为,用新视角、新理念引领外贸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和自贸区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构建基于全球化的全新外贸发展格局,推动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型,加快“小外贸”向“大外贸”迈进,全面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自今日起,本报推出《青岛加快“小外贸”向“大外贸”转型》系列报道,管窥青岛外贸的“美丽变迁”,敬请关注。
不断扩大的“一带一路”“朋友圈”成为拉动全市外贸出口增长的强大动力
在全球视野下,青岛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从“立足青岛面向全球”,到“立足全球面向全球”,着力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作为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航地,青岛如今在“一带一路”上有了新坐标——“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双定位城市。在全新坐标下,青岛主动担起城市应尽之责,全面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力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在前列。
为抢占发展先机,青岛先后制定出台《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总体实施方案》和《加快“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行动计划》,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进程。
从2014年开始,青岛密集出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组织“丝路对话”25场,足迹遍及新加坡、以色列、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朋友圈”。
借力“一带一路”平台,青岛建立了100多个投资总额60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项目库,在建、筹建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区达16个,计划总投资60多亿美元。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青岛对沿线国家投资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3.7%;吸引沿线国家到账外资额5.9亿美元,占全市的20.2%。
这些项目和园区已经成为青岛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海外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不仅帮助青岛企业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而且直接拉动了青岛对这一地区的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青岛对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额854.1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达52.8%,比去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60.6亿美元,同比增长9.4%。
目前,青岛正着力打造向南拓展东南亚市场、向西连通欧盟中亚市场、对接日韩、面向欧亚的多式联运综合贸易枢纽,搭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桥梁和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在我市外贸大市场格局中的地位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拉动全市外贸出口增长的强大动力。”青岛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在当前国际外需低迷形势下,必须深入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商机,以“走出去”引领打破单纯以贸易方式来扩大出口的传统模式,通过资本输出主动创造外需,从而带动出口发展。
深挖自贸区商机,全方位对接国家战略,为青岛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原有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对贸易的贡献度正在衰减,贸易摩擦让低迷的外贸雪上加霜,如果不能找到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全球贸易难以复苏。自贸区战略便是青岛助推外贸走出低迷的引擎。青岛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和规则资源,找准着力点,探索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协同推进和互动发展,藉此全面提升我市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在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之际,青岛便第一时间出台《关于抢抓中韩自贸区新机遇提升对韩开放合作水平行动计划》,加强高端产业合作推动转型升级、实施对韩贸易拓展工程、提升青岛对韩合作进入国家战略、加强全方位交流合作推进深度融合,计划至2020年,对韩国进出口贸易额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吸收韩国投资累计达到200亿美元左右,累计对韩国投资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今年1月8日召开的青岛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了《青岛市在国家自贸区(FTA)战略实施中建立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工作方案》,明确了青岛在国家FTA战略框架下促进地方经贸合作的路径、机制和措施。
随后,青岛发布《实施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2016年行动计划》。根据计划,青岛将全方位对接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为青岛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先行一步的青岛,已经享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实惠。出口方面,山东检验检疫局最新数据显示,青岛受益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原产地签证额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进口方面,青岛海关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半年来,山东企业共在中韩自贸协定下受惠进口韩国原产商品18.8亿元,减免税款4700万元,其中,青岛企业受惠进口6.1亿元,减免税款约900万元。
青岛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是青岛地区中韩自贸协定最大的受益者,其累计减免税款额超过200万元。“中韩自贸协定犹如一剂强心针,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载镇说。
越来越多的青岛品牌开展海外并购,逐渐构建起“全球化研发、生产、销售”的海外一体化产业链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在外贸企业传统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当下,如何建立新的比较优势,关系到外贸的前途与命运。
青岛外贸企业放眼全球,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升级:从劳动密集的低附加值环节,向资本、信息、技术密集型环节升级,从单一的外贸价值转移中的一环,向价值链上游和下游升级,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品牌运营商、平台服务商升级。
今年6月7日,海尔集团和通用电气宣布,双方已就青岛海尔整合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交易签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标志着通用电气家电正式成为青岛海尔的一员。“通用电气家电拥有优秀的员工和庞大的用户资源,相信能与海尔携手,顺应潮流,实现从传统的家电领先品牌到网器社群平台的转型,成为网络平台的引领者,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
实际上,近年来,以海尔为代表的“青岛制造”在海外频频出手,斩获颇丰,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份,全市累计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1235个,累计对外投资协议额135.25亿美元。其中,今年1-5月份,全市新备案对外投资项目8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7.3亿美元、增长277.3%,中方实际投资额40.49亿美元、增长1096%。
目前,海尔、海信、百通、裕龙、青建、金王、渤海农业等一大批青岛企业,将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拓展到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形成亚太、中东、非洲、欧美等四大主体市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价值链整合。
越来越多的青岛品牌开展海外并购,不断进行外贸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发展,逐渐构建起“全球化研发、生产、销售”的海外一体化产业链。全球范围内的优势互补和资源互换,助力青岛品牌强化竞争优势,在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中赢得主动,不断将青岛开放型经济引向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