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为充分享受自贸试验区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区内企业提出拟从国外进境饲料原料,经自贸试验区加工为成品饲料后再出区的贸易方式。
面对新形势下企业提出的合理设想,天津检验检疫局大胆革新理念,逐步探索进境饲料检验检疫新模式,针对自贸试验区饲料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问题,从查验环节项目设置、检疫风险分级管理、分线监管、证书提供、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自贸试验区进境饲料加工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查验“加减法”
为保证重点,严把检疫关,天津局采取现场查验环节用“减法”——在进境时只实施检疫及转基因检测。
饲料作为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原料,直接影响着动物性产品的安全性、卫生性,也间接影响着民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伴随着饲料的大量进口,随之而来的还有饲料中携带的疫情。检验检疫部门在饲料中屡有截获假高粱、豚草、苜蓿黄萎病菌等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这些疫情一旦传入,会对我国的农林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天津局把严守检疫关作为重中之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已呈全球化趋势,检验检疫工作要常抓不懈,避免疫病疫情的传播、蔓延。鉴于进境饲料可能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及疫情风险,保证质量安全及严防疫情传入是进境饲料要应对的两大主要工作。作为进出口饲料检验检疫工作的主管部门,质检总局对饲料检验检疫工作高度重视,着力构建两大体系:一是疫病疫情防控体系,采取口岸检疫、疫病疫情监测等手段,将疫病疫情传入传出机率降至最低;二是构建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品质检验、安全风险监控等措施,确保进出口饲料质量安全。同时,由于转基因技术在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作物上的应用已十分普遍,玉米、大豆、油菜籽及其生产的饼粕渣类产品在进口饲料中占有很大的份额。转基因产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现场查验环节,着重实施检疫及转基因检测。而对诸如品质检验、安全卫生检测等项目,将其归入监管环节,简化口岸现场查验流程。
为保证质量,采取在监管环节的“加法”。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一直将其做为关注的重中之重。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也是检验检疫部门的另一项根本职能,检企双管齐下,共同应对产品质量问题。将一般品质检验项目加入到企业的自检自控体系中,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施安全卫生项目的风险监控。
监管新模式
在自贸区内严格实施监管,实施检疫风险分级管理。通过风险分析,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种类的进境饲料原料实施检疫风险分级管理。依风险级别不同,采取相应的检疫及监管模式,设置不同的查验、取样比例,制定不同监测项目、监管频次等。
在监管过程中,实施检验检疫分线监管。采取一线检疫,二线核销放行的方式,将检验项目、标签查验、对企业日常监管均纳入监管环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境时对饲料原料实施检疫及转基因检测;在区内生产加工过程中对饲料实施安全风险监控和检验项目的检测,同时对全过程实施监督;出区时审核监管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直接核销放行。
在进口放验环节,免于提供三证。饲料原料在进境报检时检验检疫部门已审核了三证,原料区内加工过程在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之下,疫病疫情及质量安全风险可控,因此,经区内加工流向国内市场的饲料,出区时可免于提供三证。
采信第三方
进境饲料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是指由天津局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对进境饲料实施品质及安全卫生检验的取样、实验室检测、检验报告出具等工作,天津局直接使用其结果作为合格评定的依据。
采取一线检疫,二线核销放行的模式。将检验项目、标签查验、对企业日常监管均纳入监管环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监管环节中实施检疫风险分级管理、分线监管。通过风险分析,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种类的进境饲料原料实施检疫风险分级管理。依风险级别不同,采取相应的检疫及监管模式,设置不同的查验、取样比例,制定不同监测项目、监管频次等。进境时对饲料原料实施检疫及转基因检测,在区内生产加工过程中对饲料实施安全风险监控和检验项目的检测,同时,对全过程实施监督;出区时审核监管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再核销放行。此外,为加快验放速度并保证质量,采取进口时免于提供三证和引入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的方式。因饲料原料在进境报检时检验检疫部门已审核了三证,原料区内加工过程在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之下,疫病疫情及质量安全风险可控,因此,经区内加工流向国内市场的饲料,出区时可免于提供三证。因引入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后,将检验样品的取样工作交于第三方完成,能极大地缓解一线人员工作压力,利于一线人员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现场检验检疫及监管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天津局在对饲料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研究中,引入了风险管理、分线监管等理念。力争做到合理配置检验检疫资源,检验检疫前推后移与现场查验相结合,优化工作流程,加快了通关速度,对口岸检疫监管模式的创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